2)第434章 回师汉中_最后的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扑,一个来自东面洛阳,一个来自南面汉中,恐怕都是拼了命的架式,稍有不慎,刚刚收到的胜利果实恐怕还得连本带利地吐出去。

  经过蜀军高层短暂的协商之后,很快就确定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从关东进入关中,大概有三条路径,第一就是潼关。潼关位于函谷的西端,与函谷东端的函谷关共为关洛大道上的一道雄关,潼关是关中最为重要的门户,只有守得住潼关,才能保住长安不失。

  除了潼关之外,从河东进入关中,尚有渡河一途,而渡河的地点,就是距离潼关以北一百多里的浦坂津。黄河水势汹涌,适合渡河的地点并不太多,蒲坂津渡口几乎承载了秦晋之间的大部分交通,秦秋时秦伯伐晋,济河焚舟,便是取道于此,楚汉相争之时,刘邦也是从浦坂津进的军,从而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历史上每每秦晋之间的交兵,都会围绕着这里而展开,为攻守必争之地。

  除了潼关和浦坂津之外,长安东面的武关道也是一条从南阳进入关中的通道。秦秋战国时代,秦国就曾多次从武关道用兵,对楚国进行征伐,蓝田、丹阳两役大败楚军。刘邦就是从武关道进军灭掉了秦国,而绿林军也是从武关道进军灭掉了王莽,所以说西汉兴于武关道,亡于武关道。

  所以想要守住关中,就必须要守住这三个据点,现在唯一有利的条件就是司马望在长安的速败消息还未传到洛阳,洛阳的司马昭此刻也没有能够做出反应而抢先攻占这三个要点之中的一个,这无疑给了蜀军一个快速布防的机会,只要能将三个据点坚守住,关中这颗最大的胜果就不会旁落。

  刘胤进行了简单的分兵,潼关由傅佥率前军驻守,蒲坂津由黄崇率左军驻守,武关道由牵弘率后军驻守,长安则由刘谌同王颀率后军驻守,姚弋康的三万羌骑,则是被刘胤安排到了华阴,万一潼关守不住的话,驻守在渭河平原上的三万羌骑必然也可以为长安城提供一个最后的屏障。

  至于刘胤的中军,则准备回师汉中,解决掉后顾之忧。

  对于关东之敌,暂时倒是安全的,毕竟司马望入关中,将关东一带的兵力抽调一空,现在除了洛阳的禁卫军队,司马昭的手里并没有多少可以调动的兵力,而禁卫部队司马昭也不是敢轻易调出去的,一旦失败了,洛阳就全完了,所以暂时在南阳的兵力调回来之前,东线还是会比较平静的。

  可汉中情况有所不同,长安失守的消息若是传到蜀地,钟会肯定会急眼的,这个时候他也无法再拿到司马昭的谕令,必定会自行其事,很有可能会退兵汉中,调过头来打关中。所以刘胤必须要抢先一步回师汉中,争取抢在钟会的前面拿下阳安关,将钟会卡在蜀地无法回兵汉中,这样一来,钟会必然坚持不了多少时间,因为粮尽而败亡了。(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