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章 打假_极品仙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的放心;平淡质朴的农家菜味道,吃的安心。极力推荐。”

  “我想用三个‘好’来评价竹楼农家乐——好吃,好玩,好便宜。厨师是各村请的掌勺师傅,水平很棒;竹楼下面的厨房,还可以申请自己做饭,好玩有趣;比城里餐馆便宜的价格,却有三四倍的分量,我们一群人人均才20多,真不敢相信是在景区附近吃到的价格,老板疯了吗这么不想赚钱。”

  “我没有被风景迷住,但是被林师傅的红烧肉迷住了。他说他们老板说了,只要想学,可以免费让人在厨房观看和学习农家菜的做法,这样回家后也能吃到想吃的味道。我已经彻彻底底被这份胸襟折服,下周我要带着小伙伴一起去,吃肉学做菜,妥了!”

  ……

  如果说一个两个夸奖稀松平常,八成九成的好评姑且才有说服力,那么竹楼农家乐百分之百的好评,简直就是美食点评网站上的一股清流。

  为了规范点评,现在的网站都采用严格的审核制度,只有提供票根和相关消费证据,在网站证明不是恶意刷评价后,才可以对相关店铺进行评价。这样导致评价量稀少却个个珍贵,好评率甚至成为人们衡量店铺质量的标杆。

  竹楼农家乐在各大网站上线后,得到了累计评价约300个,不算多但也绝对不少了。骇人的是,这300个评价都是夸奖,一个贬低的都没有。也就是说,达成了300名以上评价还是满分分值的奇迹表现。

  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吸引了同样热爱美食的吃货,他们纷纷找出工作计划来安排时间,决定一定要亲自去尝试一趟。

  另一方面,却是遭到了质疑。300人全满分的评价,怎么看怎么透着网络水军的迹象。

  《美食周刊》栏目的编辑邹扬,就是质疑者中的一位。

  《美食周刊》是一档纸质杂志和网络平台同步发布的刊物,凭借其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水平,在建陵城吃货界享有盛誉,甚至被誉为“美食圣经”。

  再多再好的馆子,都有推荐完的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杂志的质量开始有所下滑,虽然口碑还在,但杂志社出于成本考虑,确实不打算继续办下去,决定将这本赚不到钱的杂志腰斩。

  美食周刊的编辑们辗转反侧,终于想出了一个维持杂志热度的好法子——打假。

  谎言被拆穿,向来是网络平台的用户们最喜闻乐见的事情,拆穿谎言的人不但可以收获名声,还可以得到大量关注。为此甚至诞生了好几家以“探索真相”为主题的网站,这些年来一直风风火火,热度不减。

  美食周刊编辑发现,没有一个专门打假网络美食推介的机构或者团体,于是他们觉得,自己来做这个。

  最新火爆的竹楼农家乐,刚刚好撞到了枪口上。

  “我就不信了,怎么会有零差评的馆子。”邹扬拍着桌子道,“这家店的老板请网络水军水平太低,居然不知道真假参半才可信的道理,把话说太满,一定到处都是漏洞。”

  “主编,好像真的没有漏洞。”编辑部除主编外的七个手下,分工合作将每条评论仔仔细细看了个遍,给到邹扬的,却是不太好的答案。

  “不可能。”邹扬否定。

  “真的。现在美食评价网站实名制,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要负责的。所以可以查看到每条发言的人是谁,然后顺着摸过去看他们的其他评价,事实证明,都是活生生的个人账号,而不是公关公司的网络水军账号。”

  手下一人给主编邹扬做了详细解释:“不过有一个奇怪的点,不知道当不当讲。”

  “矫情什么,快说。”

  “有一个好评里面,提到白鹭镇竹楼农家乐的一位师傅,做鱼特别好吃,而且价格极其实惠,强烈推荐他的朋友去吃。就在他那条评论最底下,提了一句说那个做鱼师傅分管的竹楼里,还有标价1000一条的仙鱼,他说自己吃不起,如果有人去吃了觉得值,一定要跟他分享一下感觉。”

  “1000块一条?仙鱼?”邹扬眼睛亮了,“就打假这个了!咱们收拾收拾,去白鹭镇。”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