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五章终于好了!_大国工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庆阳没有去打搅大家的讨论,这样挺好,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干。

  虽然余庆阳自然自己也是专业人士,可是在工程领域,余庆阳不得不承认自己并不比这些专家厉害多少。

  他厉害的地方只是比他多了二十年工程上的见识,而不是技术和工程管理。

  余庆阳也不着急,坐在那里听他们讨论,其实也挺涨见识的。

  这些老专家,讨论的时候可不单纯是就某一工序该怎么干,去干巴巴的讨论。

  他们总会把自己干过的某一个工程,自己感觉最出彩的工程拿出来举例说明。

  顺带吹一下自己的光辉岁月。

  一个工序,总要夹带着十几个精彩的故事,最后等所有参与讨论的专家,把自己的光辉经历吹完,才能最后确定下来。

  听着老专家们吹嘘自己的光辉岁月。

  余庆阳发现一个问题,不是中国没有管理制度,也不是中国人不会管理工程。

  五六十年代的水利工程,管理绝对比现在要靠谱。

  只是,八十年代以后,大量的私营老板涌入建筑市场。

  逐渐把市场搞乱了拉低了整个国家的管理水平。

  这是不争的事实,私人老板,第一目的就是赚钱。

  自然是能省则省,不说偷工减料这些大问题,单就管理上,也是能省就省。

  五六十年代大修水利的时候,大家活还能吃上白面馒头,菜里还有肉。

  现在,四十年过去了,去工地工人食堂看看,很多还不如五六十年代的伙食标准高。

  过去五六十年代,国企的时候,工地管理,分工明确,很细致,总指挥、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工程师、施工员、技术员、仓库管理员、专职水电工,保卫科、这些岗位都非常齐全。

  可是到了八十年代以后,私人老板承揽工程,肯定不会设置这么多岗位,在他们看来,有个能看懂图纸的技术员,有个自己人当仓库保管员就足够了。

  一下子节省十几个工作岗位,在很多人看来,这能节省很多钱。

  私人老板也确实因此挣到了更多的钱。

  于是大多数人都把这当成了真理。

  有些人开始叫嚣,还是私人老板有本事,人家会管理,会赚钱。

  国企机构臃肿,干工程安排那么多不需要的工作岗位,是浪费国家的钱,如此云云。

  适逢国企改革,大量国企因为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下岗大潮汹涌。

  这样的论调,市场更足。

  以至于,更多人,感觉好像干工程真的是这样,不需要那么多人,有个技术员,有个抗二梁的领着干活,再有个嫡系负责仓库采买就够了。

  可是,这样真的可以吗?

  如此几个人,能够管理好工地?

  能够把控好质量?

  能够避免浪费?

  在一切向钱看的年代,谁还管质量,谁还管浪费,谁还管安全,好像还真是这样,这是所有工地普遍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