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36章:此心应作沧海观、奉天殿前、紫禁之巅_大明第一狂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渊这次会试又夺第一,到现在为止已经是连中五元,后面只剩下了殿试这一关。

  等他回到家之后,怡园就接二连三地迎来了道贺者。

  马智敏大人亲身前来,朱常浩也带着礼物到了,就连神医火手阎罗那两口子听说了沈渊高中会元的消息,也让人捎来了礼物。

  这些人向沈渊道贺之后也就散了,大家都知道会试后紧接着就是殿试,此刻多做打扰实在是不合适。

  就连柳如青他们也各自回去研究策论,沈渊的小楼也终于安静了下来。

  等到用过了晚饭,沈渊给所有的属下兄弟都派发了赏钱。这次会元中得比上次解元成就要高得太多了,大家的赏银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所以兄弟们全都乐得喜不自胜。

  天色也彻底黑了,沈渊在楼上熄了灯之后,笑着接受了苏小棠姑娘的道贺,然后没皮没脸的跟苏姑娘要奖赏。

  苏姑娘无奈之下只得依了沈少爷,把她之前因为太过羞涩,不肯摆出的样儿一一做来。

  这次可真的堪称是柔若无骨,柔韧度惊人,沈少爷即便是极尽想象,也难不住这位苏姑娘!

  ……

  殿试又称廷试、御试、是科考的最后一关。

  考试的地点是在大内紫禁城,考官则是由天子本人担当,而考核的内容只有一项,就是策论。

  殿试其实是从武则天时代开始的,经过层层选拔的学生,在天子亲自出题考核之后,就会被授予进士的封赐。

  当然在最开始的唐朝时代,也有大批不合格的考生,在殿试中被淘汰出局。

  然后殿试的规则在宋代时又是一变,因为宋仁宗时代之前,经常有考生被淘汰后愤愤不平,转身就去投靠了西夏等敌国。

  因此从大宋嘉佑二年开始,殿试就不再淘汰考生,基本上以全部录取为常态。

  于是这样的殿试规则就沿袭到了明朝,又发生了变化……考生的成绩有了三甲之分。

  所谓三甲,并不像现在很多人理解的那样是一二三名,电视转播里经常出现某某比赛,以前三甲称呼冠亚季军的情况,这其实是不对的。

  很多人也会被三甲这种情况弄糊涂,不知道是三甲第一名还是二甲第五十名,两者谁的地位更高。

  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容易解释,一甲其实总共就三个人,分别是殿试的一、二、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这三位被朝廷赐“进士及第”。

  然后在明朝中晚期,二甲大概是一百人左右,殿试的第四名就是二甲第一,名叫“传胪”然后按照顺序往下排顺序,这些人是赐“进士出身”。

  三甲大约录取二百人,被朝廷赏“赐同进士出身”,所以三甲头名还不如二甲的最后一名,这个头名的意义仅仅在于他是“赐同进士出身”里的第一个罢了。

  ……

  三月十八,殿试之日。

  这是所有考生铁砚磨穿,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