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04章 万国伐崔氏_奋斗在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一走,大殿上再无人敢做仗马之鸣。

  稍后,李隆基传下旨意,全国兵马会师扬州城,准备兵发岭南道,并且号召全国勇士积极参与,各个藩国更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这种规模的动员,自大唐立国以来,也只有太宗皇帝征高句丽的时候有过了,可见李隆基对岭南道非常重视,必欲除之而后快。

  公道自在人心,旨意下达,除了一些地痞无赖外,无人参军。倒是有些大唐百姓们偷偷在家里摆起了越王崔耕的牌位,烧香上供。

  大家明白,崔耕说是中了大唐朝廷和契丹的计,实际上却是为大唐百姓而死的。

  要不然,人家往岭南道的越王府里一躲,享受荣华富贵,能有什么危险?契丹犯境就契丹犯境呗,离着岭南道远着呢,关人家崔耕什么事儿?

  唉,这真是苍天无眼,好人不偿命,祸害活千年啊!

  与大唐百姓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各藩国了。

  新罗王金重庆还在大唐,马上上表,说李隆基此举顺天应人,堪比黄帝伐蚩尤,尧舜窜四凶。

  当然了,他人在大唐,不敢不说吉祥话。但新罗国内也有表示啊,新罗辅政大臣、兵部令金宪英,马上上表,要出动新罗仅有的水军,袭扰岭南道,为朝廷分忧。

  渤海国既没有水军,也没和岭南道接壤,但是,没关系,他国内有崔耕的神像。

  渤海国的主体就是族人,想当初崔耕得了族的神使之名,渤海国立国之后,不少族人供奉崔耕的神像。

  出于和崔耕搞好关系的考虑,渤海国的国主乞乞祚荣也没干涉此事。

  现在可不成了,乞乞祚荣一声令下,将崔耕的神像全部砸毁,表明与其势不两立之意。

  李隆基得到了奏报,非常满意。

  突厥人更是积极,表明愿意出兵十万,会同契丹、大唐清剿崔耕留在幽州附近的五万大军,要不是契丹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坚决反对,这事儿就成了。

  但不管怎么说吧,此事表明突厥也是支持大唐天子滴。

  吐蕃国更是够意思。

  小赞普尺带珠丹得知此事之后,和大相韦乞力徐尚一商量,马上就起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攻打剑南道。

  但要说最够意思的,那还得说南诏。

  太和城,王宫内。

  于诚节猛地一拍大腿,道:“好啊,这个机会,真是千载难逢!传本王的命令,尽起蒙舍诏大军,攻打桂州!哈哈,本王也有机会为我蒙舍诏开疆拓土了,我看他阁罗凤,凭什么和我争!”

  “国主,这个不妥吧?”宦官嘉实腊道:“当初先王临去前,给您留下了四条国策。其一,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要交好越王。其二,不令照原回蒙崔诏。其三,令玉怜香回蒙崔诏主政。其四,不追究阁罗凤害死先王之罪。您……您……”

  于诚节白眼儿一翻,道:“我怎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