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05章 就只是一个穷种地的_穿成农门恶婆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瑞南镇的农业发展叫人惊喜。

  从一开始叶瑜然只是想要帮扶对方,经过两三年的挖掘,竟然挖掘出了不少土特产。

  不知道是不是接近山林的缘故,这些村子总能找到一些别的地方所没有的东西。每找到一样,就乐滋滋地跑到农种销售点去登记,去确定。

  只要能在农种销售点那边确定了确实是“特产”,那就是给他们的村子又找到了一条别人所没有的生财之路。

  现在没人敢说农村没啥作为,就只是一个“穷种地”的。就童老伯,人家光靠黑白花牛就建了新院子,几个孙子孙女全送到了村书塾。

  村书塾请的是村里唯一的童生老爷。

  是的,没错,他们村那个年轻的读书人终于考上童生老爷了。

  虽然他的先生十分遗憾,说他只能止步于此了,可对于整个村子来说,这可是童生老爷,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

  就凭他一个,就能在众村子间扬眉吐气。

  待村书塾一办,隔壁村子都想把孩子送过来,让童生老爷启蒙。

  后来在贵人的建议下,几个靠得比较近的村子一起合办了村书塾。

  比较远的,可以单独办一个。若是启蒙以后,发现这个孩子特别有天赋,再送到这边来寄读,希望他走得更远。

  若不是读书的料,那学几个大字,签契约的时候不会被人给骗了,也够用了。到时候大一点,可以到镇上读技能培训班,学点技能,以后就有着落了。

  这几个村子发起来后,带动了附近一大批村子,一个跟着一个被影响,寻求自我发展。

  有的村子叶瑜然还没走过去,人家就学着种了红薯、土豆、玉米,还学着种了甜菜,问这边收不收。

  朱谷看那边种的甜菜不错,品质似乎不比这边差,就和叶瑜然汇报了一下,修了一道水泥路过去,将那边的甜菜收了过来。

  要想富,先修路。

  水泥路修到哪,就是哪个村子被人看到了,有了富裕起来的希望。

  根本不用宣传,其他村子看到后,便知道路的重要性,自发地跑出来修整各村的道路。还有的富商为回报村里,一直找不到门路,一听路这么重要,二话不说联络了水泥作坊,买了一批回去修路。

  现在瑞南镇这边已经成了一个经济试点,勤帝都派了上面的官员过来视察学习,让他们看看,为什么朝廷花了那么大力气都没用的事,人家一个老太婆呆了没多久,就让一个穷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底是人家太能干了,还是他们这些官员太没用了?

  叶瑜然的试点是成功的,至少有部分官员若有所思,学着也在别的地方搞起了“试点”。实在没把握,就跟这边要人,带过去指导指导。

  于是乎,朱八妹、容七就成了指导员,被这群官员借来借去,就想在他们手里学到几分本事,做出几分成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