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章 透光镜_文物贩子在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来李伯方手中那方铜镜一拿出来,别人不知道,卢鸿却认得真真的。这铜镜自然并非什么秦宫明镜,却是一方真正的秦时所造的透光镜。

  上古之时,是没有现代形式的镜子的,当时人照面就以盆中盛水为镜。商代以后,始有铜镜,至汉以后,方才日益普及。所谓透光镜,乃是一种奇镜,其镜面微凹,将光反映到白墙上,背面图案却如能透过般显现出来。后世所见透光镜,最早也是西汉时所制。而李伯方所持铜镜,古意盎然,钮为细小弓形,上饰弦纹,色作深灰,一眼可知为珍品,断代当在秦朝先后。

  书中暗表,李伯方手中这方铜镜自然是真正的秦镜无疑,只是来历也颇为奇特,乃是楚中贵族,为秦所逐,家族后人,暗暗地准备推翻秦国。为了传递信息,以为符节,特地请高人铸了这方透光镜。那“灭情见性”四字,表面看如同学术字词,其实是暗指“灭秦践行”之意。无巧不巧,这镜辗转流落到李伯方手中,被其视为至宝,当作了学术证据。

  这镜的来历后人自然无法知晓。在卢鸿看来,这秦透光镜虽然堪称少有的珍品,本也不至于因此便要动什么心思。只是那李伯方以这透光镜为据,为自己的“性情说”张名,却是卢鸿无法忍受的。李伯方所谓“灭情见性”的说法,简直就是后世宋时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翻版,如若容他流传开去,保不准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言论都要给搞出来。卢鸿有了后世的见识,自然这知道这类学说对华夏文化及社会发展有何等负面的影响,此时自己有了机会,便要想方设法,将之消灭在萌芽状态,便是手法有些下作,也顾不得许多了。

  要造一面假货出来,难度倒也颇为不小。幸得卢鸿前世记忆中,认识几个专门玩这手的朋友,总还有些经验。只是想到自己前世经历中,老老实实没干过卖假货的事,偶尔做点高仿,也是游戏而已。不想这回衣食无忧,也不用钱财发愁,倒要拾起这制假营生去骗人,也不由暗暗有点好笑。

  时间宝贵,卢鸿也不及多想,便着手准备起来。下午时卢鸿嘱咐洗砚买的一大堆东西,幸得这洗砚记性不错,居然也都给弄来了,摆在屋中有一大堆。

  要做铜镜出来,第一步便是要制范,就是做个模子出来。那铜镜都是浇铸的,上边的花纹样式,都要将烧化的铜汁注入制好的模子,冷却后形成的。

  只是这里却有些个难题。一则模子要做成中空的,不然那铜汁注于何处?中空的模子要在里边刻出花纹来,这难度自然不小。二则卢鸿并无现成的样式可以参考,完全要凭自己的想象臆造一个铜镜出来,更是一件难事。

  样式这事,卢鸿已经考虑成熟,便以前世曾见的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