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3章_清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开往日本,航行期间,遇有形迹可疑的尖头快船,立刻举起喇叭,发出警告。

  中心内容一句话,停船,检查!

  船队中备有多名翻译人员,官话,方言讲不通,日本语,安南语,暹罗语等轮番上阵。总有一种语言可以沟通。

  不停船,直接跑,后果很严重。

  喇叭一收,直接开炮轰。

  所谓先礼后兵,不听劝,怪不得别人。

  自洪武帝颁布禁海令,沿海各省,除军卫舟师,民间片板不许下海。

  从建文朝至永乐朝,朝廷再发严令,民间所用尖头船俱改为平头。

  到永乐初年,在大明海域出没的尖头船只,除了明军舟师和各国朝贡的船队,就只剩下倭寇海贼。

  郑和船队遇上的,正是四月间寇袭穿山的的倭贼。

  自从洪武末年,这伙倭寇便多次袭击福建,浙江等地,烧-杀-掳-掠,无恶不。

  明军多次围剿,始终无法全歼,隔些时日仍会卷土重来,且多趁卫军不备,寻机上岸劫掠,十分的狡猾难缠。

  财物,粮食,牲畜,乃至于人口,都是抢劫的目标。得手之后,立刻潜逃入海,卫所舟师得到消息,倭寇早已逃入茫茫大海,不见踪迹。

  几次三番偷袭得手,全身而退,很容易得出结论,岸上有这货倭寇的内应。

  钱仓所指挥上疏,请朝廷准许卫军搜捕倭寇内应。

  经过一番廷议,此议未能通过。

  反对的人理由很充分,未得实据,大肆搜捕,实为扰民。

  上疏的指挥气得咬牙,却毫无办法。因为这封奏疏,他又被巡按御史盯上了,轻易动弹不得。可以相见,明察没通过,暗访也注定行不通。一旦下令,弹劾他的奏疏马上会送往南京。

  一定违令调兵的大帽子扣下来,官也就当到头了。

  此消彼长,沿海卫所官军被捆住了手脚,只能被动的等倭寇上岸,倭寇却是借助内应,屡次得手,气焰愈发嚣张。几股倭贼同海寇进行了联合,势力不断膨胀,对福建沿海和浙江宁波等地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郑和船队下东洋,首站选在日本,一个重要原因,就为解决倭寇的的问题。

  永乐帝的字典里,压根没有吃亏这两个字。

  谁敢让他一时不自在,他就要谁一辈子不自在。

  谁敢到他地盘上挑衅,他就要谁好看!

  敢到老子的地盘上抢劫?直接抄你老窝,烧你房子!

  北元他都收拾了,还收拾不了一下小小的-岛-国?

  朱棣下定决心要收拾谁,注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高举轻放。拳头砸下来,绝对一下见血。况且,对于在他登基之后,始终没来朝贺的日本,朱棣很是看不顺眼。

  看不顺眼怎么做?

  两个字,收拾。

  四个字,狠狠收拾。

  倭寇侵扰,胆敢无视新皇,不来朝贡,两者加在一起,给了朱棣足够理由收拾这群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