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零八章 特立独行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数字一出口,现场的气氛立刻就大变样了。

  洪衍武皱起眉头,既像是不敢置信,又像是表达抗议似的,大声咳嗽了一声。

  赵延平的眼里更是惊愕非常,就跟不认识郑元洁似的。

  所以一看到他们这样的反应,就连郑元洁自己,心里都“咯噔”了一下。

  觉得自己是有点叫高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

  因为尽管1978年之后,国家就开始了价格体制改革,钱一直在持续变毛。

  特别是1984年,为了发展经济,国家又飞速转动了印钞机。

  导致这两年物价更是一个劲猛蹿。

  不过据官方数据显示,十块人民币的购买力,总体看也就贬值了三成。

  大致还相当于1978年的七块钱。

  哪怕再考虑到大家的工资收入平均水平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汇率从1978年的变成了,这些综合因素。

  这一百万也顶得上过去的三四十万。

  想想吧,1978年的三四十万啊!

  洪衍武那时候给他爹治病,为凑四五千块急成什么样了?

  他和泉子在“滨城”身体冻得邦邦的,深入海底忙和了一年,又炒了一把海参,才不过带回了这个数。

  而且他去年刚刚买断陈氏父子的电影形象,也才花了两万块。

  这么一比,里外里差哪儿去了?

  所以说真的,搁谁乍一听,都会认为是郑元洁是想钱想疯了,毫无诚意。

  假如这事儿,用这小子自己最具标志性的叙述风格来表述,那就是:

  你敢要这个价儿你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你是不是忘了吃药了?

  你知道不知道这笔钱能买五辆皇冠汽车能买十五套楼房能买五十台电脑能买五百台电视能买五千辆自行车能买五千块电子表?

  由此可见,现场的气氛该是何等的僵硬与尴尬。

  不过话说回来,郑元洁本就是个非常特立独行的人,不愿意随波逐流。

  而这种性格养成的又来源于他饱受歧视的人生经历。

  从小到大,他几乎一直是被周围的环境认为是最没出息的人。

  在学校挨老师呲儿,在部队挨领导呲儿。

  交往的第一个女朋友,去人家拜访,被女友家人断言不会有出头之日,这段姻缘就此告终。

  哪怕后来当了编辑,他也因为学历问题被同事们瞧不起。

  办刊物的事儿就更不用说了。

  说白了,郑元洁跟洪衍武的成长经历有类似的地方,那就是在受挤兑中长大的。

  什么难听的没听过?什么难看的脸色没看见过?受过的白眼多了。

  心里素质早就练出来了。

  论脸皮厚度,和洪衍武也有一拼。

  因此这点事算什么啊?

  越如此,反倒越让郑元洁好胜心起,非想要固守自己的决定和做法不可。

  哪怕最后真把对方吓跑了也没什大不了的。

  他认为一个作家最重要的还是有好作品。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