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九章 京师,孙家两房老爷_大学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师。

  进了正阳门,右手边便是一片古老而肃穆的建筑,虽然都是低矮的小青瓦房,可终夜不熄的灯火,穿梭往来的人影,却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春夜的寒风轻拂而过,人影晃动,灯光闪烁,却听不到半点喧哗。

  风中隐约夹杂着蒙古高原的沙土灰尘的味道,四百年前的北京生态环境并不比现代好多少,每年春初,照例有几场让人烦恼的沙尘暴。

  没错,这里就是大明王朝的政治中枢。

  一进正阳门,迎面就是紫禁城巍峨的宫殿。右手是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和太常寺,而左手则是六部衙门。

  同金碧辉煌的皇宫相比,这一片建筑显得破旧简陋。官不修衙,偌大一片建筑群,自成祖迁都北京新建之后,就没翻修过,很多地方都长着草。百年古宅,自然有许多不同寻常的地方。入夜之后自不用说,四下都能听到夜枭扑棱翅膀的声音,即便是白天,也时不时见到黄鼠狼在屋顶飞快跑过。

  正阳门西首那片建筑就是户部衙门,大明朝王朝的钱粮度支中心。即便点了不少灯,院子里还是显得有些阴森,尤其是从那几棵茂盛的柿子树里传来的夜猫子的叫声,更是让人心头一阵发寒。

  今夜正是孙家二房二老爷孙鹤年当值,他今年四十出头,正是一个人阅历能力精力最鼎盛时期。可连续值守了几宿,依旧让他疲惫不堪,只觉得脑子里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出头绪。

  江南前线宁王叛乱已平,折腾了大明王朝大半年的寰濠之乱总算告一段落。可天子在扬州勾留不回,糜费千万,每天天一亮,就是海量的银子泼水一样出去。

  大明朝国库本就千疮百孔,户部的帐目早就烂得不可收拾。往日间,孙鹤年他们拆东墙补西墙尚可维持住这艘已经漏水的大船一个基本的形状。可如今,天子亲征平叛,这艘大船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扬帆出航,正行驶在惊涛骇浪之中,稍有不慎,就会散成碎片。

  这样的日子若在持续下去,不但户部尚书,连带着下面的侍郎、主事们都只能去撞墙了。

  作为户部一科主事,孙鹤年的主要任务是收缴湖广一地的税款。湖广熟,天下足,今年的夏税若能平稳妥当的收缴上来,江南前线的用度也能基本平衡下来。

  因此,对孙鹤年的工作,不但户部尚书,就连内阁首辅杨廷和大人也是寄以厚望。

  不过,自家的苦也只有自己家知道。湖广富庶是不假,只要略微使些手段,今年夏税比常年翻一翻也没任何问题。可那地方的情况错综杂,乡绅、豪族、藩王多如牛毛。官田、王田、民田,减税的、免税的犬牙交错。收谁的,免谁的,收多少,减多少,都是一件值得仔细考量的事情。

  听到夜猫子的叫声,孙鹤年将因为连续熬夜而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