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八章 深藏大愿_大秦之神级召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疯狂辱骂汉王,还差点砍了汉王,灌婴自投汉以来,还从未见过有大汉臣子敢这么做,此言行明显表露出谋反之意,只要不是猪狗之辈,都看的出来,军师睁眼说瞎话,在灌婴看来,与一头蠢猪无异。

  凡是弑君之徒,无论成与不成,皆将面临惨死的下场,祸及亲朋好友,恶行还将被昭告天下,受到千万子民指责和谩骂,可以说,古往今来,做出这等谋逆之举的臣子,没有一人能够活下来,全是悲惨归天。

  身为人臣,时刻要对王、对国做到忠,这是祖先传下来的美德,若不忠,破坏为臣之道,必不被天下人所容,从而成为千古的罪人,出现了这种事,百分百会载入史册,且史官们会着重记录,只不过全是恶名,死后得到的,是后世源源不断的耻笑。

  在乱世之中,任何将臣都想干出一番大功绩,好留芳千古,图的是个好名声,能被当今世人和后世之人所认同并赞扬,所以,于他们而言,死并不可怕,为了轰轰烈烈,值了,但若是为了千古恶名而死,定会死不瞑目,故而,无人会去做不忠之臣。

  臣子不忠,妄想弑君篡位夺权,历代屡见不鲜,但他们中绝大多数是被逼的,并非出自本意,没人会一开始就谋划这种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谋逆之事一旦坐实,恶名、污点加身,是避免不了的,即便成功了,也在后世人的心目中,没有好印象,除非有震烁古今的大功绩在身,才能掩盖这个污点,但永远都抹不去,因此,再杰出,后人始终觉得‘功过参半’,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个好结果。

  所以,谋逆的言行,一旦有了,被坐实了,便无后退之路,事情已经做了,岂有不追究之理?前朝,臣子只说出几句不忠的话,就可被处死,而今汉王宽厚待人,若是夏侯婴是随便说上几句,汉王饶了他,在情理之中,可其对汉王拔剑相向,刚才若没人阻挡,汉王早魂归天外了,干出这种程度的恶事,根本无法饶恕,灌婴对此深以为然,才厉声质问军师,而且,也看出来了,汉王也有火气,很不耐烦。

  为身犯不可饶恕大罪的罪人开脱罪责,是极为不理智的,这是在寻死!明知是火坑,还要往里面跳,这不是蠢猪是什么!这一刻,灌婴觉得军师也有犯大糊涂的时候,那么精明,却这么做,可惜啊,这或许是其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犯糊涂的时候,受到夏侯狗贼的牵连,为逆贼说话,断然是活不成了。

  昔日秦之法有这方面的规定,为谋反之人说话,视为同党对待,下场不会比谋反者好多少,也就是说,张良若给不出一个让人相信的解释,等待着他的,是惨死归天,是身败名裂,是成为千古罪人,冒着这么大风险,傻乎乎的保一个穷凶极恶的无用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