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贵妃_前任是陛陛陛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虞元礼升任从三品京兆尹的消息传出,果然引起朝野震荡,但无论世家朝臣如何劝阻,圣上都一意孤行,于是锋利的矛头,直指后宫宸妃,人皆道,宸妃惑君弄权,扶持母家,其心当究。

  但,在一片公卿世家的非议声中,聚拢在虞氏身边的寒族官员,却愈来愈多,且其中大都,并非趋炎附势之徒,才德兼备,虽品阶不高,但恪尽职守,能谋善断,皆非庸碌之臣。

  渐渐,“宸妃党”一说,甚嚣尘上。

  与此同时,宗正卿孟知章,试探议请封淑妃为后,于一宴上借酒醉道:“孝静皇后薨于潜邸,陛下登基以来,后位空悬二十余年,如今东宫之母身体康健、贤名远播,大周也当有一位皇后,母仪天下,泽被苍生,这也是天下人翘首以盼之事。”

  圣上却淡淡一哂,“孟卿醉了”,吩咐宫侍拿醒酒汤助其醒酒,令朝野惴惴,在“淑妃封后”一事上,摸不清圣上所思所想。

  而朝堂之上,圣上对虞氏的偏倚,显而易见,不少亲近虞氏的寒族官员,都得到升迁,并常得褒奖,而萧琰虽入主东宫,圣上却待之平淡,未有特别之举。

  有废太子前车之鉴,太子萧琰自然万事忍耐,恭谨奉上,不与宸妃及虞氏起任何冲突,但,树欲静而风不止,萧琰盼万事风平浪静,却有人煽风点火,暗中挑唆诸事,希望激起东宫与虞氏之间的矛盾,逼东宫与虞氏相斗。

  虞元礼谨遵宸妃叮嘱,愈在高位,愈是小心,不仅时时谨诫自身,就连虞府奴仆,俱被严厉训/诫,不得因宸妃深受帝宠,而在外仗势欺人,如有越矩,家法处置,决不轻饶。

  然再怎么小心,长安世家权贵遍地,寒族出身的虞元礼,担任京兆尹此官,处理诸事,亦是缩手难为。他私下询问宸妃,宸妃只一句话,“虞氏只忠于陛下,陛下以法礼治天下。”

  虞元礼了然,此后理事唯依周律,大公无私,惩处开罪了不少僭越行事的世家权贵子弟。随着时间推移,世家公卿,对虞氏不满,日益加剧,甚已联合暗示太子,为世家出头。

  萧琰自然不欲出头,令手下凡事避让虞氏,只愿做“太平太子”,安安稳稳地等待着登临大宝的那一天,但这一年凛冬大雪之日来临时,萧琰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自己的“太平”政策来。

  东宫不愿领头,世家公卿,眼见朝中寒族渐聚于虞氏周围,都已按耐不住。世人皆道,圣上重用虞氏,非因虞思道、虞元礼才能之故,而是因深宫中的宸妃虞氏,因纵容虞氏“干政”,因“爱屋及乌”,东宫不愿出面,诸世家,便将目光投向大周朝最重礼法的肱骨儒臣。

  大雪日,宸妃寿宴,汝南周氏、弘安袁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等七大世家,联名向宸妃献上贺礼。

  苏苏自晨起就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