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3章 回乡_寒门科举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就在李文山继续乘船在运河上穿行而过时,金榜题名中得探花郎的消息已经被朝廷快马加鞭地传回地方了。

  这天,徐州府府尹黎大人在府衙办公。随着码头修建开通,南来北往商船的交流很是频繁。

  这几年当地经济越发繁荣,治下百姓不说脱贫致富,但也能基本做到衣食无忧。原先反对劳民伤财兴修运河码头,现在他都有点脸红,但看到老百姓生活好了,他也欣慰不已。

  “大人,京城有急件!”门外文书给他送来一封公文。

  黎大人也有点好奇是什么信,还是急件,别是发生什么大事。于是接过来一看,是今年科举考试的报喜信。

  难不成今年的徐州考中进士了?黎大人立马来了兴致,赶紧拆开,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兴奋地拍了案桌,道:“好,今年我们徐州府可是硕果累累,居然中了五名进士,还都是三个名次靠前,没想到还有一位探花郎。”

  文书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好奇,喜气洋洋地给府尹大人道喜。“恭喜大人。”

  黎府尹摸了摸美髯须感叹道:“老夫的政绩也增添一笔教化之功,小小的江陵县居然出了三名进士,我记得县令是举人出身!探花郎就出在他那里,可谓升职有望。”

  文书也是举人出身,听着那举人运气那么好,可是嫉妒不已。

  江陵县真是旺举人,上次刚调走一个举人县令现在已经升官了。现在又有功劳给新任县令。早知道当初大人问他愿不愿意出任县令,他就该同意。

  文书回过神也好奇问道:“大人,江陵县的新科进士都是谁?”

  黎大人再次拿起信看了看,咦,有点眼熟。仔细想了想上次举人鹿鸣宴的时候,不就是这几个出色人才,没想到。

  “探花是江陵县的李文山,前十名有刘青谨和兆袁逸。”

  黎大人又感叹道:“兆袁逸可是我们府的解元,没想到,这李文山居然后来者居上了。”

  回想起当年鹿鸣宴的热闹,黎大人感慨万千,他考上二甲进士名次中等,那时他已经三十六岁了。没想到现在年轻人这么厉害,二十几就考中进士。

  探花郎还是翰林院七品编修。其他两人也是翰林院庶吉士,这看着以后很有机会入内阁。虽然他是府尹但没在翰林院待过,想入阁难如登天。

  他没再多想,对着文书道:“赶紧的,通知府衙驿站,把信件给江陵县传去。。”

  “是。”文书忙转身出去安排。消息一层层传递,从徐州府传到江陵县,由江陵县负责传递到青鬥镇赵家村。

  当江陵县的候郑县令接到消息时,那真的高兴疯了,他花了全部身家就谋到这偏僻小县的县令,没想到居然还有这个惊喜等着他。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县衙文书看着这好事,他也喜庆不已,毕竟东家好了他这个文书出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